高中历史 |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教育改革历程,一文搞定!
2023
12 / 21
中国古代教育改革历程


01先秦时期

传说夏代开始有学校,商代已出现正式学校。“多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汉书.儒材传》西周时设在国都和诸侯国都城的学校叫“国学”。国学分学和小学。规定,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贵族子弟十三岁入小学,二十岁入大学。各地还设有“乡学”,是一般贵族子弟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传授宗教祭祀知识和作战的技能经验。六艺:礼(礼节,仪式),乐(音乐午蹈),射(射箭),御(驾车),书(驾字),数(计算)是必修科目。

春秋时,官学制度瓦解,出现私学,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孔子开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凡送一束干肉以上礼物的,他都收为弟子。据说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态度。主张“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主张“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02秦汉时期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教育政策遵循着一个中心原则,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秦统一后,进行了文字的整理和统一工作,下令“书同文字”。在中国教育史上,并对私学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政策,用“焚书坑儒”等残暴措施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秦采取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政策。秦又一次人为地将官与师结合起来,取消了专职教师,无疑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倒退。

汉武帝时设立最高学府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官,入学子弟叫太学生,年龄是在十八岁以上。学习内容是:“墨黜百家,独尊儒术”。每年一考,考试成绩优良者,任用为官。规定郡设学(国学),县设校,乡设庠,村设序,都属小学性质。


03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设立专门官学机构国了监,长官称“国子 洒”,设立各种专业,如: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等。专业教育得到了发展,但是平民子弟是无力上学的。科举制度的兴起,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04宋元时期

宋代文教政策采取的是重视科举、重用士人;三次兴学,广设学校;尊孔崇儒,辅以佛道;理学兴盛,书院兴起,学而优则仕,学子在学校教育培训之后,经过科举选拔,成为官员。元代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倡积分法和社学,也算是创新的举措,尤其对于发展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一定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5明清时期

明代,中央学校有国子监和宗学两种。宗学是皇家学校,学习内容主要是“四书”(《语论》《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因为官家数量有限,一般地主子弟就学于私学。到了唐、宋、元时期,由于印刷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一些文字简练,通俗有韵,宣传儒家思想的 本,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流传最广。明清时期,私学又称私塾。在自己家里,私书称“家塾”。在学生家里教书的叫“教馆”。私学教育呆板,死背教条,常施体罚。
到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官学的衰落,私学的腐败,又出现了一种书院的教育组织。书院的教师自由讲学,学生也重自学。较为著名的是“二程书院”,是宋代唯心主义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讲学的地方。他们继承儒家学说,吸收一些老子和佛教的思想,后经南宋儒家代表朱熹发挥,成为“程朱理学”。明末以后,由于官学废驰,书院兴盛,书院完全成为官学,直至1901年才废止。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历程



01近代教育——“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近代,外国先进生产力以坚船利炮跨海而来,使我国面临了 “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经济、政治、文化全面遭受重大创击, 教育逐步由东学向西学转变 。特别是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的失利和辛亥革命,使我国教育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化。


02洋务之变:应接外事之需的改进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一大批晚清名臣认识到我国长期以来只重经世之学的弊端,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思想,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为了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他们兴办了专门教授外语的外国语学校,建立了翻译局(同文馆),成立了专门学习国外军事技术的学堂,委派了大批学生出国留学,并在学成后直接任用。这使得教育在内容、形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当时封闭的帝国吹进了一股西方自然科学的新风。


03维新之变:全面革新而来的改良

1895年, 甲午海战的惨败, 深深刺痛众多爱国人士的心,特别是一批通过洋务运动成长起来的维新主义者,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他们通过 “百日维新” 运动,推动政治制度革新,推进实现 教育制度的改良 。他们改革了几百年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将各地方“书院”改革为“学堂”传授新学,同时,他们还兴办报业,让更多的人群了解时政,试图挽救危局,但由于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打压,最终功败垂成。


04体系之变:民国教育体系的重树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更重要的是推翻了几千年来封建帝国的统治, 让人们的政体走向“共和” 。这一根本性变化,彻底地解除了 社会对教育的禁锢 ,教育也由此发生了翻转式的体系变化。教育更加平民化,首次与“为官取仕”脱离开来,教育的宗旨由古代的“忠君尊儒”发展为“民本自由”;教育参与主体由以男子为主转向男女平权,不少女校也在此时兴办了起来;教育内容由只以经史论人才,转向到国文、自然、数学、外语等学科并重。


中国现代教育改革历程


1. 1949年到1957年

这是教育学界批判杜威、批判解放前国内“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时期,也是全面引进苏联教育学科领域教科书的时期。发生了“引进”方向的第二次整体转向,由学西方转向学苏联。


2.1957年到1966年

本阶段以1958年的“教育革命”为重要事件,出现了教育学作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解释和 ... 有关教育语录的诠释的独特意识形态化的现象。第一次出现的所谓“教育学 ... 主义化”的努力。


3.1966年到1976年

“文革”使教育学领域遭受毁灭性破坏,是十分严重的中断时期。


4.1977年至2000年

总体而言,这一阶段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学术观点趋向多元,学术视野日渐拓展,国际交流日益加强,且形成了教育学科的当代体系。中国教育学科建设因“元研究”的出现而开始进入“自为时期”,这是中国教育学科建设从恢复到繁荣并开始走向独立化的时期。

声明: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
TOP
获取课程报价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