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单
★中国古代政治★
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封邦建国,西周开始实行。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到周代逐渐完备。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郡县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
特别提醒:郡县制春秋战国后期初步形成,秦朝进一步完善。
4.君主专制:君主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5.中央集权: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三省六部制:
7.内阁制度: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是君主专制下的产物,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内阁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
8.乡里制度:中国县以下的各基层行政区域划分制度,拥有教化、交税、治安等功能。
9.乡绅制度:科举未中的落第士子,有文化的小地主,是封建统治结构在其乡村社会组织运作中的典型体现。
10.贵族政治: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11. 募兵制:唐中叶以后推行的一种征兵制度,征召的是职业兵,也可看作为国家服务的“雇佣兵”,一般为自愿应征,符合条件即可入伍。募兵制下,士兵需要服役直到退伍。
12.府兵制:自西魏开始到唐天宝年间废除,历时约200年。府兵制作为一个固定的称呼主要是在唐年间,其他时期称呼各不相同。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战时从军打仗,参战期间没有一定的服役期限。
13.羁縻制度:对边疆地区和其他藩外国家一种象征性的统治制度即当地统治者只要承认中原王朝的权威性和宗主性,就可以进行高度的自治,中原王朝一般不插手其内政。
14. 土司制度:该领土属于中原王朝的版图以内,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自治,但也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管理。
特别提醒: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的区别看自治地区是否在国家的统治范围内。土司制度√ 羁縻制度×
二 中国古代的政治机构
1.宣政院:元朝统治中国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2.中书省:
魏晋,发布诏书、政令。
隋唐,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三省六部制)
宋朝,掌握行政权。
辽金,虚设,无实权。
元朝, 中央在地方行政上所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明朝,变成内阁
3.理藩院: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
4.枢密院: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控制。
5.行中书省: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简称“行省”或“省。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统领路、府、州、县。
特别提醒:
元朝行中书省≠中书省
中书省:政权中央政府,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秉承皇帝主旨,掌管机要。(相当于现代的中央政府)
行中书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分掌地方政务,归属于中书省管辖。(相当于现代的省)
三 中国古代官员
1.刺史:“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
2.通判: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3.转运使: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4.三司史:管理财政收支、租赋与盐铁专卖事务。
★中国古代经济★
一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1.小农经济: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
2.自然经济: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相对商品经济而言。
3.土地所有制: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由国家确认的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是谁的
4.土地国有制:土地归全体人民所有,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家的
5.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意思是土地由部分或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土地所有制。集体的,国有制∈公有制
6.土地私有制:土地归个人占有和支配的土地分配模式。私人的
例如: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7.井田制:中国殷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划分“井“字形,土地为国家所有,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8.均田制: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无主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不包括地主私有土地)
9.屯田制:三国时期的集体劳作制度,人身依附关系强,赋税重。
10.租庸调制:唐初,征收赋税以人丁为依据,征收实物。
11.两税法:向当地人户统一征收金钱,一年征两次税。
二 中国古代经济现象
1.土地兼并: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越来越丧失土地,甚至没有土地。
2.自耕农:在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下,以小块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从事个体劳动的农民。只承担封建土地国家赋役,无地租,有较大独立性。数量、地位>佃农
3.佃农:封建土地地主制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是封建土地剥削的主要承担者,剥削频繁。
4.人身依附关系:上级决定下级的前程命运。
5.庄园经济:以佃佣为主要经济基础,依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庄园主,是劳役地租的表现形式。
6.水排: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
7.草市:乡村定期集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到唐宋,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和新的商业市区。
8.夜市:最早出现于唐代。宋朝取消了市坊界限,商户营业地点和营业时间都不受限制,形成了古代前所未有的夜市经济。
9.社会流动:社会地位的变化。一种阶层到另一阶层,一种职业到另外一种职业。
特别提醒:晚清所有企业(包括洋务企业)都不是官僚资本,因为不是资本主义!